脫水會導致高血糖、低血壓、頭暈,或出現認知與記憶問題。它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、食慾增加以及新陳代謝下降。喝水有助於減輕身體壓力。水對人體生存至關重要,並有助於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作。如果你不確定自己需要喝多少水,請繼續閱讀。
喝酒時要喝水,吃飯時要喝水,做任何事時都要喝水!你需要的水量取決於你的健康狀況、攝取的酒精或咖啡因量,以及你的運動量。並沒有一個固定的飲水標準:哈佛健康部建議每天飲水 4 到 6 杯,而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每天飲水 6 到 8 杯或 1.2 公升。
某些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(CHF)或晚期慢性腎病(ESRD)的人,可能對攝取的液體量有嚴格限制。如果你的醫生為你設定了攝取上限,請務必遵照醫囑。

攝取足夠的水分還能增加飽足感,有助於控制飲食。而且,當你喝水時,就不太容易選擇像汽水這樣的含糖飲料。一般來說:
每餐時喝 16 液盎司(約等於一大杯)水,每次加餐或吃些小零食時喝約 8 液盎司(約等於一杯)水,有助於讓身體維持良好水分狀態。
不過需要注意,並非所有液體都能為身體補充水分。例如含糖飲料會降低水分的「活性」。雖然它是液體,但你的身體無法完全利用它來補充水分。
以下因素會讓你需要更多水分
- 飲酒
如果你喝酒,它可能會導致你脫水。因此,飲酒時應該喝等量的水。如果是烈酒,喝的水量應該是烈酒的兩倍,以保持水分充足。 - 藥物
某些藥物若攝水不足,可能會導致脫水,例如速尿(Lasix 或 furosemide,一種利尿劑)和氫氯噻嗪(Hydrochlorothiazide/HCTZ)。請向醫師諮詢適合你的飲水量。 - 咖啡因
咖啡因會讓身體需要額外的水分。每喝一杯咖啡,就需要多喝半杯或更多的水,以維持水分平衡。 - 運動
如果你從事中等強度的運動,你可能需要補充更多水分。如果醫生沒有給你設限,在運動期間適量補水是保持身體水分的好方式。

獲取足夠水分的小建議(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)
- 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或其他飲品。
- 吃飯時,可在每口食物之間小口喝水、牛奶或果汁。
- 將喝水分散在一天中進行,不必一次喝太多。
- 下午加餐或小點心時,喝一杯或一小碗低脂湯。
- 服藥時配一整杯水。
- 運動前先喝一杯水。
- 優先選擇無脂或低脂牛奶,或不含添加糖的飲品。
- 若飲用酒精飲品,請節制:女性每天最多一杯,男性每天最多兩杯。
- 若有排尿控制問題,也不要因此不喝水。請與醫師討論合適的處理方式。
- 多食用高含水量的食物,例如柑橘類水果、小黃瓜、番茄和瓜類。
要點總結
雖然我們中有些人可能已習慣攝取較少的水分,但身體要正常運作仍需要一定的水分量。所需的最佳水量取決於你的活動程度與健康狀況限制。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該喝多少水,可以記錄每天的飲水量與種類,並與你的醫師或營養師討論,找出適合你的水分攝取計畫。